佛子天空
行者應該把動物視為是由 心理與物理的群組、零件與元素構成, 沒有任何「我」或生命在後面操控, 依循這個原則, 應該視所有碰到的事物為元素而已。 我們對這些貼上名字的概念, 稱他們是男人、女人、動物等等, 其區別祇存在於世俗的層次, 而不在終極的實相, 因此,以毗婆舍那發展出的分析知識 所看到的萬物,不是恆久的靈魂或個體。
正念必須奠基於我們自己的經驗, 我們的心與身。 分析身體構成部分, 顯示沒有永遠的「靈魂」或「自我」; 注意到這一事實, 則基於迷惑的「自我」或「身見」, 將自然消滅, 使我們自痛苦輪迴的世界中脫離。
修禪的真正目的是為心靈帶來寧靜, 如果一個人無法用初步的方法緩和心境, 就必須用強制的方式馴服它。 換句話說, 依個人智慧的熟練度, 來尋找與檢查出那些事物讓心黏著, 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管制不馴的心, 直到心屈服於智慧, 而且看到黏著事物的真相,
由於我們總是希望現狀能改變, 因而沒能清楚地看到當下現況; 如果我們注意到的不是現況, 這樣的修行就是離開了中道。 我們可以看出, 建立平衡中道並非易事; 基於這個理由, 具足正見是極其重要的, 我們必須瞭解, 內觀並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, 而是出於正念。
無論禪修者做的是隔離式的系統訓練, 或是自然的訓練方式, 他必須做在日常生活中 將毗婆舍那與正念緊密結合。 有智慧的人沒有過去或未來, 他瞭解自由其實就是知道 沒有獲得或失去任何東西, 不必追求或存有何任東西。
嚴格地正念於接觸的警覺。 我們應該嚴格地、熱誠地、強度地正念。 疲倦時不要休息,癢時不要抓,抽筋時不要動。 我們應該保持身心絕對地靜止,奮力直到結束。 不舒服真的是基準;舒服將使我們漂流於迷惑之流。 我們應該穿透苦受;祇有穿透苦受才會如實進步。
密集內觀禪訓課程能使你達成解脫, 因此,想到它的好處你就該全力以赴, 這樣你的修學才能圓滿成功。 我們所教的禪修法是以四念處為基礎, 四念處是偉大的世尊 以及歷代有成就的佛弟子所採用的修行法門。 你該值得慶幸, 因為你有緣與他們採用同樣的法門修行。
耐心修學, 奉持戒律, 生活簡樸, 保持自然, 觀照內心。 這是我們的修行方法, 它將引導你證入無我, 達到寂靜安詳的境界。
一切不可執取。 如果你能放下一切, 捨離一切, 苦惱自然止息。
佛陀入滅前就曾訓誡弟子要「以法為師」, 不是追隨任何師父或傳承。
他不置任何人於僧團之上, 法就是大家的導師。 因此,我們不盲目相信佛法, 我們祇是相信解脫的可能, 且明智地看到我們生命的煩惱, 並有信心要開始修行, 而且在修行時親證法的真理。
最新回應
8 年 7 週 前
8 年 11 週 前
8 年 12 週 前
12 年 21 週 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