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旨在發揚原始佛法,以南傳尼科耶與北傳阿含為重心,願意將心靈與宗教追尋者當成朋友,大乘法友更視為兄弟,期許大家不因宗教派別起爭執,以尋找佛法原貌為目標。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15.第十五章 阿姜朱連 ACHAAN JUMNIEN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十五章 阿姜朱連 ACHAAN JUMNIEN

     在山中,我教導革命軍正法,
     也教導巿鎮的政府軍,
     但祇在他們放下武器後。
     真正和平,真正快樂,
     不是來自社會秩序的改變,
     這些戰鬥的雙方可能有合法上的爭執,
     但真實的和平是內在的,
     僅能經由法而體驗到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14.第十四章 阿姜達摩答羅 ACHAAN DHAMMADARO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十四章 阿姜達摩答羅 ACHAAN DHAMMADARO

     當人觀到色蘊為感受的基礎,
     同時也觀到色蘊和身體都是無常時,
     將會看到感到也是無常。
     延伸這種內觀,
     行者會瞭解,所有的蘊,
     包括想、行、識,也都是無常的。
     它們是無常、不滿足、沒有永恆的自我。
     沒有禪修就不會經驗到三法印,
     因為有黏著的緣故。
     祇要消除黏著,
     人就可以從自己身體內體證四聖諦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13.第十三章 烏巴慶 U BA KHIN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十三章 烏巴慶 U BA KHIN

    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標是啟發自身內的「活化無常」
     ──完全經驗到真正無常,
     即身心連續體很快融化,
     像「掉落在湖面的雨水」,
     在那時,心靈產生淨化力──
     或感受內在自我的無常,
     最終希望能達到內、外寧靜和平衡的狀態,
     個人全神貫注於身內無常時,
     即可達成此一目標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12.第十二章 莫哥西亞多 MOGOK SAYĀDAW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十二章 莫哥西亞多 MOGOK SAYĀDAW

     觀察五蘊生滅的現象即涵蓋整個四聖諦,
     這種內觀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,
     毗婆舍那禪修應該愈早做愈好。
     我們應該記住,
    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,
     隨時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機,
     因此必須儘早做禪修的練習。
     毗婆舍那是預防來世危機,
    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11.第十一章 莫因西亞多 MOHNYIN SAYĀDAW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十一章 莫因西亞多 MOHNYIN SAYĀDAW

     行者應該把動物視為是由
     心理與物理的群組、零件與元素構成,
     沒有任何「我」或生命在後面操控,
     依循這個原則,
     應該視所有碰到的事物為元素而已。
     我們對這些貼上名字的概念,
     稱他們是男人、女人、動物等等,
     其區別祇存在於世俗的層次,
     而不在終極的實相,
     因此,以毗婆舍那發展出的分析知識
     所看到的萬物,不是恆久的靈魂或個體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10.第十章 唐卜陸西亞多 TAUNGPULU SAYĀDAW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十章 唐卜陸西亞多 TAUNGPULU SAYĀDAW

    正念必須奠基於我們自己的經驗,
    我們的心與身。
    分析身體構成部分,
    顯示沒有永遠的「靈魂」或「自我」;
    注意到這一事實,
    則基於迷惑的「自我」或「身見」,
    將自然消滅,
    使我們自痛苦輪迴的世界中脫離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09.第九章 阿姜摩訶布瓦 ACHAAN MAHĀ BOOWA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九章 阿姜摩訶布瓦 ACHAAN MAHĀ BOOWA

    修禪的真正目的是為心靈帶來寧靜,
    如果一個人無法用初步的方法緩和心境,
    就必須用強制的方式馴服它。
    換句話說,
    依個人智慧的熟練度,
    來尋找與檢查出那些事物讓心黏著,
    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管制不馴的心,
    直到心屈服於智慧,
    而且看到黏著事物的真相,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08.第八章 阿姜念 ACHAAN NAEB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八章 阿姜念 ACHAAN NAEB

    由於我們總是希望現狀能改變,
    因而沒能清楚地看到當下現況;
    如果我們注意到的不是現況,
    這樣的修行就是離開了中道。
    我們可以看出,
    建立平衡中道並非易事;
    基於這個理由,
    具足正見是極其重要的,
    我們必須瞭解,
    內觀並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,
    而是出於正念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07.第七章 佛使比丘 ACHAAN BUDDHADĀSA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七章 佛使比丘 ACHAAN BUDDHADĀSA

    無論禪修者做的是隔離式的系統訓練,
    或是自然的訓練方式,
    他必須做在日常生活中
    將毗婆舍那與正念緊密結合。
    有智慧的人沒有過去或未來,
    他瞭解自由其實就是知道
    沒有獲得或失去任何東西,
    不必追求或存有何任東西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》06.第六章 孫倫西亞多 SUNLUN SAYĀDAW

資料出處: 
當代南傳佛教大師

第六章 孫倫西亞多 SUNLUN SAYĀDAW

    嚴格地正念於接觸的警覺。
    我們應該嚴格地、熱誠地、強度地正念。
    疲倦時不要休息,癢時不要抓,抽筋時不要動。
    我們應該保持身心絕對地靜止,奮力直到結束。
    不舒服真的是基準;舒服將使我們漂流於迷惑之流。
    我們應該穿透苦受;祇有穿透苦受才會如實進步。

書名自訂標籤:

頁面

Google 的廣告
訂閱 佛子天空 RSS